close

文/陳美惠

幼稚園雖然不是義務教育,但是一般說來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,家長通常會選擇3歲左右讓孩子進入幼稚園。3歲以前的孩子是幼幼班(寶貝班),3足歲才能正式就讀小班。

孩子進入幼稚園之前,多數的家長會精挑細選跟自己教育理念接近的園所,環境、課程、師資、費用、接送的便利性……,都會列入重要考量。家長們也會提前讓孩子知道,就要上學了,讓孩子先有心理準備。

但較容易被忽略的是,家長因為各種因素,會忘了孩子在入園前可以利用週末,或者是特地請假帶孩子去接觸校園,認識未來的班導師,這可以減少孩子入園之後產生的分離焦慮感。

心理要調適>孩子大哭 媽媽啜泣

入園第一週,不只孩子在適應校園生活,家長也需要做好心情上的調適。

我們在幼稚園常會聽到媽媽說:「怎麼上了這麼多天學,孩子還是哭個不停,我也想早點離開學校,可是我一走,寶貝就會哭,所以我就走不了……。」校園裡每天都要上演「十八相送」的劇碼,孩子嚎啕大哭,媽媽暗自啜泣,我們看了都不忍心。但我們也發現,媽媽越捨不得走,孩子哭的時間越長,因為聰明的孩子知道,哭得越久,媽媽會留得越久,很多家長會因此暫時「放棄」送孩子上幼稚園。

也有爺爺奶奶陪同孩子來入學的,狀況更是「淒慘」,老人家會找到很多孫子「需要」他們的理由,堅持要長時間的留校(退而求其次就在遠處觀望),孩子的適應期也會明顯拉長。

我遇過一個小女孩,剛來上學時,每天都會哭,奶奶都來陪睡午覺,奶奶一走,孩子就把全部的家當都背在身上,老師怎麼招呼她,都不願意進入團體,就是站在門口(站累了就坐下來)含著眼淚一直說:「等下奶奶就會來接我。」這樣的情形持續了快要一個月之久,雖然後來孩子也適應了,但奶奶跟老師們都精疲力盡。

行動要配合>消除焦慮 先建立信任感

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,一般說來平均的適應期大約是一至二週,也有孩子來上學前兩、三天沒有哭,卻在之後哭,所以不要因為孩子沒有哭,就忽略了他們內心的焦慮,如果孩子哭的時間過長,要先了解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,不要輕易放棄,也不要無謂的堅持,家長要細心觀察,再下決定。

第一週適應期,不排除建議以半天的形式進行,如果因為家長的工作無法這麼做,盡量要在約定的時間來接孩子(越早越好),否則孩子見到別人的爸媽來接送,通常會悲從中來,分離焦慮的情況會拉得更長。

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,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感,有些父母會用「偷跑」處理孩子的哭鬧情形,其實帶孩子入園前的「約法三章」,對孩子來說更重要,父母親一定要信守承諾,否則孩子容易產生「被遺棄」的感覺(「偷跑」也會讓孩子有相同的感受),第二天的入園就會更加困難。

對於初次入學孩童的分離焦慮,家長可以多跟幼稚園老師討論,請老師談安置的方式,如果同意老師的做法,就放心交給老師處理,家長只需配合就好,不要成了離不開孩子的父母。

arrow
arrow

    jane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